到了北宋,中国的政治中心在汴京与洛阳之间。汝州为直隶州,与东、西两京成鼎足之势。政治斗争中失意的元老如文彦博、司马光、富弼等人多居住洛阳养老。汝州则是朝中大臣的贬谪之地,即将起用的大臣临时落脚之地,也是政坛新秀的培养之地。名臣硕儒、才子文豪,如吕端、杨亿、富弼、王素、王随、欧阳修、程颢、程颐、范纯仁、章惇、张商英、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张耒、蒋之奇等等,都在汝州任职、访友。

  这些文化精英,来到汝州,无论是贬谪还是升迁,是投亲还是游玩,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,就是寻访高僧,参禅问道。

  宰相王随(约975—1033),拜谒风穴延沼的弟子首山省念禅师,得言外之旨。临终前手书一偈曰:“画堂灯已灭,弹指向谁说。去住本寻常,春风扫残云。”

  翰林杨亿,真宗年间任汝州知州,拜访延沼的徒孙广慧元琏禅师。杨亿自负才高,见面就说:“布鼓当轩击,谁是知音者?”三言两语,杨亿不知如何回答了,唯唯诺诺。元琏一笑:“草贼大败。”

  两人谈到深夜,杨亿说:“我曾问云岩寺的谅禅师:‘两个大虫相咬时如何?’谅禅师说:‘一合相。’我觉得不恰切,不知如何回答。”元琏做了个拽鼻子的手势,说:“这畜生,还要继续蹦跳!”

  杨亿一下子恍然大悟,作偈子云:八角磨盘空里走,金毛狮子变作狗。拟欲将身北斗藏,应须合掌南辰后。杨亿常游风穴寺,有《听珍珠泉》诗一首:何须十斛买明珠,滴沥泉声迥不殊。蠙腹从来归大壑,驪龙颌下发清癯。潇疎滴滴侵诗思,历落声声空古寺。夜梦不成惊雪喷,起唤苍头风扫字。君不见,胸中泄出银河万丈高,收拾明珠献圣朝。

  理学家程颢、程颐兄弟都在汝州游学、讲学。史料中说:“程正叔晚阅内典,遇元琏而始明此学。”就是说,程颐拜见汝州高僧广慧元琏后,学问大进。

  范仲淹之子范纯仁,赋诗赞颂汝州的温泉,禅意盎然:山前阴火煮灵源,昔日曾临万乘尊。历尽兴亡皆如此,不随世俗变寒温。风穴寺子孙遍布大江南北,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非常巨大。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周敦颐、驸马李遵勖、王安石、苏轼、苏辙、程颢、程颐、张商英、王韶、黄庭坚等都是开悟的居士、风穴寺一脉的俗家弟子。

  有两位汝州高僧被迎请到了皇宫,尊为国师。

  真禅师是最早追随延沼的弟子之一,在风穴寺管理菜园,得道后住汝州城区的广慧寺。仁宗皇帝将他请到皇宫阅藏,赐紫并赐法号“广慧真”。

  一天夜里,仁宗梦见景德寺门口,有一龙蟠地,惊觉。内侍臣赶去查看,见一位禅师正在呼呼大睡。一问,原来是广慧元琏禅师的弟子道隆。内侍归奏皇帝:“此吉徵也。”

  次日,召道隆至便殿,问宗旨,龙颜大悦,留在宫中,谈经论道,偈句酬唱,礼遇特厚,赐号“应制明悟禅师”。道隆屡屡乞归山林,仁宗不允,于曹门外建精舍,赐号“华严禅院”。

  这些高僧、大臣,把风穴禅法带到了宫廷,对北宋朝野上下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。

  同时,他们也将皇家的气象、高雅的文风带到了汝州,大大提升了汝州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眼光。汝州知州王寀乃襄敏公王韶之子,将朝中二品大员以上家庭才会拥有的阁帖重新编辑,刻在汝州,成为汝州子弟乃至天下士子读书习字、明经知义的范本。史料记载,拓帖的人络绎不绝,年拓万份,让汝州的官员苦不堪言。就是说,刻《汝帖》的石头一刻钟也没闲过,不到二十年,石头就被打裂了。